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3篇
  免费   1047篇
  国内免费   413篇
测绘学   289篇
大气科学   269篇
地球物理   1682篇
地质学   1287篇
海洋学   20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283篇
自然地理   5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重磁遗传算法三维反演中高速计算及有效存储方法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地下场源区域规则划分成很多小长方体单元,并且通过反演确定这些单元的物性变 化,勾画出场源的分布图像,这种方式逐步成为重磁反演,特别是三维反演的重要方向;遗 传算法等非线性技术进行该类反演将逐步成为发展趋势. 本文指出,在应用遗传算法进行该 类反演过程中,隐含着数据量较大时超常规的计算量,它已成为制约该类反演充分发挥作用 的瓶颈问题;同时,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分离并存储几何格架的计算策略、以及独特的几何 格架等效压缩存储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非线性反演计算速度,为该类反演的有效应用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2.
针对二维波动方程,将大范围收敛的同伦 方法引入算子参数识别反演的过程,并结合求解不适定问题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设计了二维波动方程反演的大范围收敛广义脉冲谱方法,并利用测井资料进行了约束反演. 大量 的数值模拟结果以及抗噪实验均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3.
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由于使反演问题的非唯一性得到有效限制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概述了联合反演的发展现状及实现的方法,并讨论了其发展趋势及其局限性,指出地球物理联合反演是地球物理数据分析的理想工具,而非线性联合反演方法则是地球物理联合反演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4.
井间电阻率层析成象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有限元法作电阻率层析成象的核心问题是Jacobi矩阵的求取和反演成象算法的研究。本文主要论述了这两方面的最新进展,即求取Jacobi矩阵的格林函数法,用于反演成象计算的平滑度约束反演。文中通过理论模型的成象计算,比较了两种反演算法的成象效果。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介绍了采用相遇观测系统中全部走时分支曲线双向同时二维反演拟合法。对翁牛特东部地区的三条剖面基底折射资料二维反演,文中展示了各条剖面的理论走时对比图,射线追踪图,二维速度结构分布图,一维速度柱状图以及理论地震图。  相似文献   
86.
本文采用解析方法,给出了感应测井中当介质可表示成v(x,y,z)=Σ↓k,fvk,j^x^ky^j时的反演公式,并讨论了径向浸入深度γ0的反演。  相似文献   
87.
遗传算法在上地幔速度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算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遗传算法基本原理的介绍,对该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我们采用WKBJ理论地震图作正演,遗传算法作反演,对用体波波形反演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在WKBJ理论地震图的计算中,通过计算主要射线的平均吸收特征时间,考虑了衰减随距离的变化,通过对不同震源引入不同的虚拟界面,同时对多个地震的波形记录进行反演。探讨了观测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对理论记录的反演表明,用遗传算法研究上地幔速度结构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8.
本文以大量的实测资料为依据,总结了岩矿石电磁频散的规律性。结合电磁波勘探方法中的实际问题,讨论了频散对相位常数α和吸收系数β所产生的影响及误差。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对频散进行校正的必要性,并且给出了校正公式。  相似文献   
89.
We present a new method for centroid moment tensor (CMT) inversion, in which we employ the Green's function computed for aspherical earth models using the Direct Solution Method. We apply this method to CMT inversion of low-frequency seismic spectra for the 1994 Bolivia and 1996 Flores Sea deep earthquakes. The estimated centroid locations agree well with those obtained by multiple-shock analyses using body-wave data. This show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reliable CMT solutions by analyses of low-frequency seismic spectra using accurate Green's functions computed for present 3-D earth models.  相似文献   
90.
While the inversion of electromagnetic data to recove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the inversion of those data to recover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has not been fully studied. In this paper we invert frequency-domain electromagnetic (EM) data from a horizontal coplanar system to recover a 1-D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s known. The inversion is carried out by dividing the earth into layers of constant susceptibility and minimizing an objective function of the susceptibility subject to fitting the data. An adjoint Green's function solution is us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sensitivities, and it is apparent that the sensitivity problem is driven by three sources. One of the sources is the scaled electric field in the layer of interest, and the other two, related to effective magnetic charges, are located at the upper and lower boundaries of the layer. These charges give rise to a frequency-independent term in the sensitivities. Because different frequencies penetrate to different depths in the earth, the EM data contain inher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pth distribution of susceptibility. This contrasts with static field measurements, which can be reproduced by a surface layer of magnetization. We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version algorithm on synthetic and field data and show also the importance of knowing the background conductivity. In practical circumstances, where there is no a priori information about conductivity distribution, a simultaneous inversion of EM data to recover bot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susceptibility will be requi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